上海浦东图书馆与上海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于2019年共同启动“上海儿童文学基地项目”,致力于上海儿童文学史料和作家人物档案收集保存,以及儿童文学作品和相关资料的开发与推广利用,打造少年儿童与儿童文学作家的精神家园。
“儿童文学作家101天团”系列访谈是上海儿童文学基地品牌活动之一,由浦图联合浦东新区融媒体中心合作推出,邀请上海儿童文学界的“大咖”与大小读者分享他们的文学故事。访谈活动由蔡燕老师担任主持人,自2020年起至今已邀请三十余位作家参与。
2024年度共邀请了8位儿童文学作家参与访谈,本期活动我们迎来的嘉宾是儿童文学作家黄颖曌老师。
作家介绍
黄颖曌,女,儿童文学作家。2004年中国传媒大学广告系本科毕业,2006年开始发表作品,202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。童年时期在武夷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听着山神水怪的故事长大,装了满脑子稀奇古怪的想象,再后来,那些想象开始生根发芽,长成了一个个好玩的童话故事和幻想小说。已出版童话《不存在的小镇》《扫夜人的星星》《春天的邮差》,以及系列幻想小说《黑夜鸟》,作品荣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、冰心儿童文学图书奖、《儿童文学》金近奖、《儿童文学》“温泉杯”短篇童话大赛铜奖。
幸运的走上儿童文学创作之路
黄老师从小就喜欢看童话故事,小时候读过的《长袜子皮皮》,上大学时看的《小王子》,到后来读的安房直子的作品,这些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一直影响着黄老师,于是工作之后,她就开始尝试自己写作。而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的出版也是非常的顺利,黄老师在火车上巧遇了一个编辑,抱着试试看的心情,她给这个编辑发了几篇自己创作的童话,没想到就促成了她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的发表。
心目中好作品的标准
当被问到什么样的作品才算是她心目中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时,黄老师说故事性是她很看重的一个方面,儿童文学作品是给孩子看,所以首先一定要有非常好看的、精彩的故事,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去阅读!
另外,黄老师还说到好的儿童文学作品,一定要有非常丰富的、强烈的生命力。在故事当中,让孩子去成长,去经历各种各样奇妙的冒险,在挫折中获得勇气,收获力量。因为孩子本身就是充满了生命的,他们要继续去成长,走向他们的未来,所以一定要有这种很强劲的生命力,这样才能让孩子享受阅读!
优秀儿童文学作家应该具有的能力
在整个访谈中,黄颖曌老师也不止一次的提到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,首先就要去了解儿童,理解童年,尊重孩子,去感受现在的孩子他们在经历些什么,遇到什么样的问题,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,这也是儿童文学作家应该具有的一种对童年的共情力。
黄老师说儿童文学市场,是需要百花齐放,需要各种不同体裁和内容,但每一个儿童文学作家都会有自己的特点,所以对于作家而言,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写好自己最关注的内容,并时刻保有对孩子的同理心,去关注当下儿童的面对的共同的困境,才能创作出受孩子欢迎的作品。
黄老师说随着写作的时间越来越长,她也经历过一段迷茫的时期,但她始终坚持对儿童文学创作的热爱,坚守自己最初开始文学创作的初心,努力的把自己想说的,认为好的故事写出来给孩子看。
黄老师也给我们介绍了她的下一部作品,那是一个关于一只萤火虫偶然间救了山神爷爷,获得了一个夏天生命的童话故事,我们特别期待这个美好的故事能够早一天和小读者们见面,也感谢黄颖曌老师对儿童文学创作的坚持与热爱,期待她给我们的小读者们带来更多、更美好的精彩故事。
(来源:浦东图书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