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热爱写作的人,一定有一双留住生活美好瞬间的慧眼;一个优秀的教师,一定深谙孩子的心理,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;一个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家,一定能用有爱的文字带来有力量的阅读。
1、我为什么要读书
人为什么要读书?可以不读这么多课外书吗?很多家长都被问过类似的问题,那怎样才能更全面地回答孩子呢?
有一个妈妈是这样回答的,她问孩子:“一个杯子,里面装满水,装满橙汁和咖啡,装满治疗癌症的特效药,它的价值是一样的吗?”不一样。杯子的价值取决于它装着的东西,一个人的价值也取决于我们脑海中的知识,读书也正是给自己增值的过程。
正如郭老师所说,“文学像一个大海,而你读的语文书就是大海里的一滴水。语文书是为了教会你学习的方法,只学一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。”
很多孩子小学语文还不错,到了中学就下降了,也是因为他小学阶段只限于语文书的学习,而没有进行课外阅读,尤其没有读整本书,没有大量的阅读,所以他到初中、高中、大学语文是学不好的,而小时候大量阅读的孩子就越读越轻松。郭老师在讲座中,也向大家分享了阅读和写作的秘诀。
2、法宝一:细嚼慢咽+狼吞虎咽
很多孩子阅读时,喜欢快速、大量的阅读,对单个字词却不求甚解,这种情况要纠正一下吗?郭老师的回答是——不需要
“家长要支持我们的孩子去读他喜欢读的书,而且要快速的读,大量的读,读得非常快乐,沉浸在书里无法自拔。把逼他读书变成“我读书我开心”,这是养成读书习惯最重要的一点。”
这也是郭老师提出的“狼吞虎咽”阅读法,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孩子逐字阅读,要求孩子分享,那孩子永远也不可能爱上读书。当然允许孩子读喜欢的书籍时,也要在选书时擦亮眼睛,剔除那些价值观不适宜的书籍。
在“狼吞虎咽”过程中,如果发现一本书语言特别好,写的特别生动,对写作有帮助,或者读完很振奋,就把它留下来“细嚼慢咽”,慢慢去体会里面的好词好句。
阅读时,最好将“狼吞虎咽”和“细嚼慢咽”相结合,总是粗略阅读,不求甚解,就会不“消化”;总是逐字斟酌,阅读速度就会很慢,会感觉阅读特别累。
3、法宝二:写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
为什么孩子读了很多书,却依然不会写作文?写作有没有什么“法宝”呢?郭老师在分享完阅读的法宝后,和大家分享了她的写作秘诀——观察生活中的每个人。
在《布罗镇的邮递员》中,就有这一个动物形象——老獾,它是主角阿洛去森林送信时认识的,所有的人见到老獾就想逃跑,因为它给见到的每一个人,都只会重复同一个故事。因为獾患了健忘症,它只记得这一个故事,它的人生就靠这个故事活着。
这个人物的原型就是作者郭姜燕的爷爷,他总是用糖果吸引孩子每年听他讲着同一个故事,郭老师也从期待,到麻木,到厌恶。直到爷爷去世,郭老师意外从乡亲的口中得知,一直耐心听他讲故事的自己居然是爷爷心中最孝顺的孙辈。
写作是来源于生活的,童话是需要想象的,但童话里的每个角色都是从生活的泥土里长出来的。
郭老师把爷爷写进童话,也是想要告诉孩子“爱是不可以等待的”,这也正是孩子读童话的意义。童话中不仅有奇妙的想象力,有好玩的故事和可爱的动物,更有人生的哲理。“童话应该从6岁读到66岁,甚至99岁。”
4、法宝三:把自己活成10万个为什么
写作来源于生活,但是生活里的故事那么多,怎么才能找到写作的素材呢?郭老师的秘诀就是:把自己活成10万个为什么。换句话说,就是学会跟所有很寻常的东西来对话、来提问。
郭老师曾经的童话《阿左》,灵感来源就是一次在家洗鞋子的经历。那次清洗时,一只漂亮的运动鞋忽然掉到地上,郭老师就问它:“老兄,你有哪里不如意?难道嫌我洗得不干净吗?你想逃跑吗?你就算想逃跑,你也应该看看时机,现在朗朗乾坤、光天化日、艳阳高照,难道你不知道逃跑应该趁着夜深人静吗?”然后郭老师到了自己的房间,打开电脑写下了书名《阿左》,一只左脚的鞋子在深夜从家中逃跑,度过了一系列惊险刺激的旅程的故事。
《阿左》这本书发布后,很多小朋友都问郭老师是不是还要写一本《阿右》,还有一个小朋友自己写出了“阿右”的故事,还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。这位小朋友写作的灵感正是来源于郭老师的童话《阿左》。这也正是郭老师送给大家的第四个法宝——写作的灵感也可以来源于别人的写作。
还有第五个法宝,“正在读的好书里就藏着别的好书”。写作不仅需要方法,更需要阅读的积累,正如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当读一个作家的书,发现非常对口味时,可以去找他更多的书,也可以去找同题材的书,或者获得同一个奖项的书籍,按图索骥来阅读更多的好书。
(来源:约读书房)